肾病的尿蛋白要降到多少才不会发展到尿毒症?

对于肾病患者来说,除了浮肿,尿蛋白是几乎所有患者都要面对的,并且尿蛋白一直贯穿肾病患者的整个病程,是影响患者肾功能的重要因素,因为长期的大量蛋白尿可使肾小球滤过下降速度加倍,所以好蛋白尿,使蛋白尿指标转阴是所有肾病患者都要做的一件事。

但是尿蛋白的理想程度和是否能完全转阴,需要根据肾病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判断,需要考虑的因素有:肾病的发病部位(病理类型)、轻重程度(不同病理类型的进程)。所以,并非所有的肾病患者都需要尿蛋白转阴,比如说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的患者,尿蛋白是不可能完全转阴的。

那每种肾病治疗到什么程度,患者们可以完全接受呢?

尿蛋白0.15g以下

微小病变肾病

膜性肾病一期

轻度系膜增生肾病

紫癜性肾炎

急性肾炎

这类肾病由于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的程度,病理类型预后较好,是完全有可能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到0.15g以下,并趋于正常的。

尿蛋白0.5g以内

中度系膜增生肾病

从肾病的远期评估,和临床治果来看,0.5g尿蛋白基本不会对肾功能造成更严重损害,肾功能的下降速度和正常人的区别不会太大。但是如果强行将尿蛋白降到0.15g以内,可能会得不偿失。

尿蛋白1g以内

重度系膜增生肾病

膜性肾病二期

IgA肾病

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

这几类病理类型属于难治性肾病的范畴,如果能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1g以下,当然是理想的状态。

尿蛋白3.5g以内

膜性肾病三期、四期

膜增生性肾病

这时候关注的就不完全是蛋白尿了,需要关注的还有并发症。膜增生性肾病,是所有肾病综合征类型中,并发症多、预后差的一种。

尿蛋白不重要

糖尿病肾病

高血压肾病

狼疮性肾病

对于这类继发性肾病,治疗的是原发病因,而不是一味去减少尿蛋白,只有积极的原发病因,才能减缓或避免进入尿毒症或是造成多器官衰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