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降低肾性尿蛋白

 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包括许多方面,抗炎、抗凝、消肿、利尿、降压、纠正贫血、改善免疫、改善酸中毒等等。其中,降低尿蛋白基础广泛的治疗需求。

  如何降低尿蛋白呢?今天就来和大家讲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。

  有3类药物是降低尿蛋白的主力:

  1.普利/沙坦类药物

  这类药物叫做“血管紧张素抑制剂”,高血压患者也对这些药物很熟悉,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类药物刚问世的时候,主要是用其降压作用治疗高血压。

  应用于临床几年后,其降低尿蛋白的效果在业内渐渐被认可,成为了降低尿蛋白的一大主力药物。

  普利/沙坦类药物降低尿蛋白通常用2,4倍剂量,降低尿蛋白一半左右,副作用小且可控,非常适合轻中度蛋白尿患者。

  但是,如果是大量蛋白尿(3.5g/24h),普利/沙坦则显得“药劲太小”,治疗肾病综合征心有余而力不足,这时需要第二个主力:

  2.激素/免疫抑制剂

  激素,是指糖皮质激素,包括3类:

  1.名字带“可的”的短效激素,如可的松、氢化可的松(人体自身会分泌)。

  2.名字带“泼尼”的中效激素,如泼尼松、泼尼松龙、甲泼尼龙。

  3.名字带“米松”的长效激素,如地塞米松、倍他米松。

  通常短效激素的副作用和药效都较小,而长效激素的副作用和药效都较大,常用的是副作用和药效都适中的中效激素。中效激素既可以将尿蛋白控制在安全范围内,也可以有效避免严重的不良反应。

  如果患者有激素禁忌症,或是不能单用激素的病种,或是有激素疗效不理想,则需要联用或单用“免疫抑制剂”,包括环磷酰胺、他克莫司、环孢素、吗替麦考酚酯、来氟米特、雷公藤多苷、羟氯喹等等,激素也是一类免疫抑制剂。

  普利/沙坦类药物的药效有限,激素/免疫抑制剂又常遇到激素依赖、激素抵抗、频繁复发、副作用大等问题,怎么办呢?

  用中医中药。

  3.中药

  中医中药在肾病治疗方面一直具有独特优势,可以抑制肾脏免疫炎症反应,改善肾脏微循环,以及解毒泄浊,从而从根本上起到减轻肾脏缺血缺氧状态,纠正肾性贫血及抗肾脏纤维化等目的。表现在降低尿蛋白、减轻症状、增强免疫力、减轻西药副作用及防止复发等方面。

  中药不限于口服,足浴、药浴、理疗、熏蒸等给药方式也很重要,针灸、穴位敷贴等中医治疗方式可依不同病情适当采取。

  我国有1.3亿慢性肾脏病患者,进展到尿毒症的人仅占其中的1,2%,只是一小部分。能将比例压到这么低,三大主力药物功不可没。

 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医生提醒:患者要在发现病症后及时的到医院进行诊治,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,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,让自己更好的控制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