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微信公众号
肾功能减退患者磷摄入与磷排泄稳态失衡,易发高磷血症。河南誉美肾病医院今天就肾脏病患者高磷血症的相关治疗进行讲解。
日常有哪些病情可影响体内血磷?
增加血磷水平的因素
➤ 肾衰竭:尿磷的排泄会减少
➤ 维生素D:增加肠道对磷的吸收
➤ 磷负荷增加:摄入过多,药物,细胞裂解
减少磷摄入
应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,尽量食用低磷/蛋白质比的食物——食物磷蛋白比<10 mg/g(如蛋白磷蛋白比为2 mg/g),即可满足机体蛋白的需求,又可防止高磷血症。避免使用高磷蛋白比食物,如蛋黄、豆类、芝士、坚果、动物内脏和海鲜(虾、牡蛎、蟹)。
透析时联合使用磷结合剂
虽然透析可清除磷,但不足以使血磷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。实际上,即使患者坚持每天限制磷摄入量在1,000 mg,也会导致磷在体内的潴留。若饮食摄入的磷70%被吸收,则每周磷摄入量约为4,500-5,000 mg,腹膜透析清除的远低于磷摄入量。因此,透析患者要配合使用磷结合剂。
磷结合剂
磷结合剂可与胃肠道中的磷结合,形成不可吸收的不溶性复合物,增加磷从肠道的排泄,降低血磷水平。因此,餐中服用效果更佳。磷结合剂可分为含钙磷结合剂、不含钙磷结合剂两种。
含钙磷结合剂:最常用的药物为碳酸钙和乙酸钙。虽然患者使用相对安全,但有研究表明,含钙磷结合剂可促进血管钙化。KDIGO建议,高钙血症和低转运性骨病(adynamic bone disease)患者应避免使用含钙磷结合剂。此外,每天经含钙磷结合剂摄入的钙含量应< 1,500 mg,每天摄入的总钙量应≤2,000 mg。
不含钙磷结合剂:主要为含铝、镁、铁、镧磷结合剂以及司维拉姆(见下表)。含铝、镁磷结合剂通常不建议肾脏病患者长期使用,因铝、镁增加具有毒性。司维拉姆于1998年获美国FDA批准,可用于伴高钙血症的患者。